机械传动

期刊导读

核心素养下中职生研究性学习

来源:机械传动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4-22

核心素养背景下,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落地,值得每一名教师思考。虽然目前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,但此前教学改革、课程改革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,其中可以肯定的一点是,核心素养的培育不是空洞的,是一定需要有效的学习过程作为载体。基于这一思考,笔者所在校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下,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发与实践中进行了新的尝试,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。

研究性学习新思考

研究性学习,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,从学习领域或者社会领域中,选择相应的课题,并运用已有的知识或者新获取的知识,去对课题进行研究并在此过程中解决相关问题的活动。对于中职机电机械类的学习而言,要让研究生学习发挥相应的作用,通常我们强调应搭建交流平台,建立健全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,教师自身要转变教育观念,提高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。

当前教育的最大语境就是核心素养,在核心素养背景下,中职学校的学生如何通过研究性学习,来提升自身的关键能力,并在关键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形成必备品格呢?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新的思考。众所周知,机电机械是中等职业学校经典的学习内容,通常也是中职学校的最大专业之一。这一现实一方面映照着机电机械的教学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供支撑,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着教学方式方法比较传统甚至是老化的情形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,研究性学习可以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,由于其面向学生,面向学生的知识建构与能力形成,因此学生有可能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,获得能力培养与品格培育。

需要指出的是,研究性学习有四个主要因素:一是行为主体,这个行为主体通常是学生;二是行为动词,其主要是用“研究”来描述的;三是行为条件,也就是满足研究性学习所必须具备的条件;四是表现程度,通常是指学生经过研究性学习之后,在品格与能力上的新的表现。由此,可以预见,研究性学习实际上是遵循一定的范式的,教师可以基于这样的范式去设计研究性学习,学生则可以在这一范式当中尽快地进入研究性学习的状态,从而获得品格与能力的提升。因此我们认为,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可行的。

研究性学习开发实施

基于以上分析,笔者以为在机电机械教学中,从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出发,去设计研究性学习,既可以满足研究性学习自身的需要,同时也能让核心素养的落地成为可能。

以机械基础教学为例,我们知道,《机械基础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、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,其课程内容通常包括理论力学、材料力学、金属材料热处理、常用机构与机械传动、联接与支承零部件、液压传动等内容,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,具有实践性、实用性、广泛性、综合性等特征,为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。那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,机械基础的教学可以设计出什么样的研究性学习形态呢?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。

在机械基础中,有一个基本的知识,即机械传动知识,而“机构”又是机械传动的核心知识之一,在实际教学中,可以基于生活中的“机构”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。这个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可以分为这样几步:第一步,通过观察,寻找生活中的机械传动实例,分析其中的“机构”存在;第二步,分析研究典型机械,通过拆装、调试,认识机构在机械传动中的作用,尤其是判断它们的组成以及运动特性、工作原理;第三步,根据生活需要,形成机械传动的设计思路,并在讨论交流过程中进行验证。

在具体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,学生的表现可圈可点:有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汽车的雨刮器、可伸缩的晾衣架、缝纫机的踏板、玻璃幕墙的开闭机构等进行研究,发现了其中的机构的存在。这实际上是学生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机构的重新关注,这种关注往往是带着机械传动的机构认识去进行的,因而可以说是将机械基础的知识与生活元素联系在一起,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打下了基础。也有学生基于高楼擦窗的需要,认为可以在铝合金窗户上安装上带有传动机构的自动擦窗机,虽然思路稍显粗糙,但已经能够证明学生在机械传动上有了新的认识。

研究性学习驱动核心素养落地

在上述案例中,研究性学习的要素自然是齐全的,而分析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,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否得到了培育,应遵循一定的步骤。

上一篇:车辆机械零部件的磨损及其预防保养 下一篇:没有了